2009年4月1日

作文課

教育心語 20090403

  記憶中﹐德叔中小學時期的作文課﹐老師沒有教過甚麼作文技巧和策略。 當年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作文題目﹐我們於下課前作好文章交老師﹐便算上完作文課了。 其後派回的作文只有一個分數﹐兩句總批﹐間或有一兩個字眉批﹐便是老師格外的關顧了。 我輩學子就要在這約十多字的批語中﹐領略其中微言大義﹐從而摸索寫作的訣要和法門。
  回望和總結﹐就是:老師沒有教﹐學生自己摸。
  近年教學進步了。 語文老師們都明白﹐沒有輸入﹐怎有產出?學童生活多數簡單﹐焉有甚麼不吐不快的深刻體驗情感要表達﹑那有甚麼生活省悟和心聲要抒發﹐更無偉大高論要發表。 一般學生還不是就著老師的題目﹐搜索枯腸﹐於時限到前﹐草草下筆﹐寫足要求的字數應酬交差了事。
  是以如今老師於作文前﹐大都會跟學生討論一下﹐爭辯一下﹐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和資訊﹐刺激思考﹐學生的作文內容就會豐富得多。 又或教導學生借助概念圖而組織文章的結構﹐所以現在不少小學生也能有板有眼地寫上三五百字。
  但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為何當年於中小學裡十二年﹐同學們作文分數總是界乎五十到六十五分之間。 是我們太不濟?還是老師的評分標準實在太高?抑或是期望用打擊抑壓法要學生們「知恥近乎勇」﹐以刺激學子們上進的心。 然而老師也從沒有說明﹐怎樣才可以拿到高分。 我猜想:即使是魯迅胡適鄧拓再世﹐韓愈李白李清照翻生﹐大概也不過拿六十九分而已。
  老師們﹐如今作文的分數還是五十年前一樣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