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自稱太太夫人

 【892】 ■ 20230624



    出席學校的活動﹐見到一些值得注意並改善的地方。否則向學生展示了不良模範。

    活動中有贈送記念品給嘉賓的場合。司儀往往宣佈:請校長頒發紀念品給嘉賓。」這裡不宜用「頒發」一詞。而可以用「致送」較為合適。因為「頒」一般有上級/長輩賞賜下級/後輩的意思。由高階向下階官職﹑由官府向民眾公告政令或措施﹐則用「頒佈」。校內由長輩/校長/教師「頒授」文憑或獎狀是合適的。但由校方主人給紀念品與賓客﹐不宜用頒授或頒發這個詞了。

    又有學校職員接電話﹐自稱「我是X小姐」或「我是Y先生」。一般先生/ 小姐/ 太太/ 夫人等都是尊稱﹐極少稱自己為夫人/太太/小姐或先生。一般來說﹐簡單一點向對方說:「我姓黃」或「我是黃志強﹐你可以叫我志強或John」。教師自我介紹時可以說:我是陳美美﹐是五乙班的班主任。或「我是張正剛﹐學校的訓導主任」。家長可以稱教師為:何先生﹑梁主任或李老師都合適。

    用英文介紹自己﹐可用 I am Chan. 而非 I am Miss Chan. 自我介紹時不宜自稱先生。傳統中文裡﹐先生不只是先於你出生的長輩﹐更是對德高望重者的尊稱﹐且不分男女都可用。如孫中山先生/ 何香凝先生/ 屠呦呦先生是。他人或家長可以尊稱學校的張姓教師為張先生或張老師﹐亦可按其其職務﹐稱「張主任」。教師也可以介紹自己的「職稱」:我是陳副校長或王校長。

    現今社會提倡男女平權﹐女士自我介紹可直接介紹自己本姓。我留意到﹐已婚女士如果不介紹自己本姓﹐或可以說:「我丈夫/先生姓何。」而不宜說:我是何夫人或何太太。

 

2023年6月17日

師生肉搏

891   20230616

 

 

    友校安排我跟前線教師分享處理差生的經驗﹐尤其是課堂秩序問題。我一直強調課堂秩序失控是表徵﹐改善班級學習常規和風氣是根本。根治工作在課堂外!

    學生上課不守規﹐原因很多。有些是個人歷史原因:學業基礎弱﹐上課根本不明白教學的內容﹐完成不了課業﹐不願意再捱下去。也可能是有病或情緒不穩﹐未能遵守課堂常規﹑未能參與課堂的集體活動。也可能是教師水平低﹑教學沉悶;或內容太淺﹐欠缺挑戰性。當然﹐也有因師生關係不良甚至惡劣﹐學生搗亂。

    課堂是個集體生活的場合。群體互動決定了環境氣氛。如果班內多數人都守規﹐正氣籠罩﹐不守規的未成氣候﹐同學也會有胆有心協助平亂。倘衰敗風氣已成﹐教師就難以一敵十。名窰瓷器惜身﹐自然更難難勇撼爛缺瓦。

    保育課堂正氣﹐師生關係和諧融洽﹐乃是上課正道。在課堂裡跟學生埋身肉搏﹐決非上策。上課要備課﹐肉搏更要有經驗有準備。否則怎能在瞬間做到空手入白刃?課室管理 classroom management 乃是止咳止血﹐急救退燒的做法而已。

    前輩多年經驗提示:處理學生秩序﹐靠的是校園的氛圍營建。即所謂「班級經營」 class management。教師首要教學出色﹐課堂生動有效有趣﹐使學生自覺有寸進。切實幫扶差生的功課﹐這是固本培元﹐補氣血的根柢。關心學生的生活情緒﹐平日多一句叮嚀﹑一聲噓寒問暖﹐甚至一

    一張笑面貼紙﹐表達善意﹐都有助促進師生關係。安排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任務 (如班內的生日會/周會的表演等…);互相關懷﹐鼓勵向前的正向環境﹐就減少在課堂上緊張爭戰肉搏的機會了。

 

2023年6月10日

校內做家課?

 890     n  20230609

 

    鄰埠安排講座﹐讓我跟前線老師談一下家課政策。這是個爭論多年的話題﹐據知國際上也沒有確切定論。但值得同行深思﹐也許在設計家課的內容﹑形式和數量時﹐心中有數﹐不時省思。

    由於參加者都是有經驗的前線教師﹐在大學時已經修習過相關理論。故講座主要作用是溫故知新。為了活躍討論﹐我提出了以下相關議題刺激思考:

l  家課在學習、教學與評估循環中的作用?學術調查研究有何結論?

l  家課和堂課有何差別?在堂上做﹑放學後在校園做和回家做練習有何分別?法國建議在校內完成家課;英國「零家課」行了一些時間又因家長反對而取消了。你猜想港澳家長會怎樣看「零家課」?會贊成無家課嗎?

l  作為教師你贊成「零家課」嗎?你贊成放學後在校內完成家課嗎?專業理據何在?

l  對不同資質﹑社經地位的學生來說﹐做家課的功能有何差別?

l  有人指家課剝削了學童的閒暇生活 (休息/玩耍)。你贊同嗎?

l  有人認為家長的參與(包括督促或指引協助)做成不公平﹐這是取消家課的理據嗎?

l  抄寫背誦熟練操作型的家課有用嗎?哪些範疇有用或無用呢?應否佈置這類家課呢?怎樣理解傳統所謂「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如何理解「一萬小時刻意練習」的方法?

l  學習樂器﹑體育運動﹑補習和課外活動是否家課?

l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預習呢?

l  設計有效益的家課有否指引?對中小學生又有何分別?

l  家課的類型多樣化﹐可否列舉一些實例?在哪可以找到好的家課範例?

l  ChatGPT(AI) 背景下﹐怎樣的家課才有效益呢?

l  家課量應由誰訂?如何訂?量化上/下限可行嗎?

 


2023年6月3日

畢業禮

889】      n    20230602

 

 

    出席過多間中學畢業禮。其中學生在典禮中領受証書和獎項的表現﹐頗堪一記。

    曾出席過兩間國際學校的畢業禮。可能文化不同﹐只覺得比較浪漫歡樂﹐似嘉年華會多一些﹐不若本地主流學校莊嚴隆重。也許按英國學校傳統﹐根本不視為畢業禮﹐而是 Speech Day﹐即授獎和演講日。本地少數保留英式傳統的學校和官校﹐仍堅持在年尾冬季舉行。曾問及決定畢業禮在年尾的原委﹐連校長都講不清。其餘絕大多數本地學校都在暑假前舉行。

    近年來﹐愈來愈多學校安排畢業生穿上畢業禮袍出席典禮;並逐一上台領証書﹐觀瞻整齊而隆重。對畢業生和家長來說﹐這是一種尊重或重視的安排。記得二十多年前﹐不少學校大概仍未適應普及教育的需要﹐沒有足夠考慮學生上台領証書的意義和渴求﹐往往只有班代表上台領受一捆証書。致使不少畢業生沒有出席的動力。尤其是不升讀預科而就業的學生﹐怎會特別穿著整齊校服請假回校參加不能上台領象徵式的証書的所謂畢業禮?

    畢業禮的主角是畢業生。學校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好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包括讀出每個畢業生的名字﹐讓他們單獨上台領受証書和拍照等。畢業禮後多設有茶點聚會﹑讓畢業生(和家長)跟同學和老師拍照留念﹐以示感恩。茶點會場宜花心思佈置﹐要成為出席者「打卡點」。辦好這聚會﹐添加歡樂氣氛﹐留下溫馨回憶。這是很值得投資的。

    學生入世未深﹐少見大場面。我認為教師有天職好好教導學生上台行禮節奏﹑鞠躬姿勢﹑笑容眼神﹑握手力度等基本禮儀和規範。在離校前教師都不教﹐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