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自主學習.翻轉課堂

教育心語 20131025

       自主學習的講座上﹐我喜歡比較下列兩項作為引子:一是國內「杜郎口模式」的課堂;一是美國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山東杜郎口模式或江蘇「洋思模式」或相類似的教學方式﹐我在本欄已經簡略介紹過﹐不多談了。 有興趣參考美國的翻轉課堂﹐則可以在互聯網搜尋器中打入相關字詞便有大量資料。
       美國的翻轉課堂簡言之是: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在網上先行(甚至反覆多次) 觀看教師預先安排的視頻和資料文章﹐不明白的﹐還可在網上提出疑問由教師在網上作答;減省了課上教師的講解時間。 在課堂上則通過個別指導或小組互動﹐集中處理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和難點。 換言之﹐翻轉了過去的教學模式:教師堂上講﹐學生聽課抄筆記﹐回家做家課﹐嘗試做解難的練習。
學生以往在家課解難時沒有教師在旁協助﹐「翻轉課堂」的解難部份在堂上﹐有同儕和教師在旁協助。 這對沒有家庭支援的弱勢學生﹐應該有些好處。 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建基於網絡和電腦的普及﹑也視乎教師處理視頻和網上資料的水平和功力。
       中美這兩者有相同特點:都重視學生在課室外的學習﹐特別是按照教師安排的教學計劃﹐參看相關資料﹐希望學生自行解決了學習內容梗概﹐並嘗試以此進深解難。 解不了﹐教師也早一點知曉﹐得以在課堂上點撥。
  兩者其實對教師的要求都很高:教師必須對課題重點的拿揑準確﹐選取教學手段精準﹑充分掌握學生學習困惑所在。 總之﹐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PCK) 仍是關鍵。

2013年10月18日

網癮神醫

教育心語 20131018       

十年來,筆者出席過不少探討網癮的講座。拍檔的有學者、教師、社工、家長、臨床心理學家,也有曾經沉淪網海的「機神」。
        講座的聽眾,不乏家中有上網成癮孩子的家長,當然也有深受困擾的教師;大多是深知其害卻束手無策。出席講座,志在尋找應對之法。每次講座之後,總有聽眾追着講者專家,希望得到一些具體的做法,拯救其溺於網海的子弟或親人;結果多是失望而回。
        原因是:孩子們情况各異,要求講者憑藉三言兩語,便即場針對某一案例而提出具體的對策,並不容易,也不公平。何况成癮之事,不是三時兩刻養成,又焉有快速高效、即時見功的萬應靈丹?就如四十吋肥肚腩都因長期生活習慣而成,又焉可三周兩日便瘦身成功?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多與以下特徵有關:於實際生活中,自我形象低落、社交能力或經歷乏善足陳、生活環境單調少出路、學業成就偏低、家庭關係疏淡等。以上各項與網癮,難定孰因孰果。美國有研究,除了青少年外,上網成癮最嚴重的群組,是卅餘歲、低社經地位的家庭主婦。細心分析,這群網癮者的特徵與上述青少年相同。
        關鍵是:網癮者在網中有機會做一個「新人」;在網中﹐少了不可改變的歷史包袱﹑不再關乎社經出身,多了成功的機會﹑多了愉悅的感覺。他們喜歡「網上的自己」多過現實中的自己。現實網外生活,又實在不易提供一個新的身分和經歷替代。是以沉淪網海,難以自拔。
        有人不明: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是假的﹐為何會如此投入?朋友﹐電影也是假的﹐但看電影時的激動﹑眼淚和心跳是真實的。 網上與魔鬼身材的美女親熱無疑是假的﹐但網下的衝動快感和射精是真的!

是以在講座中,我總要講一句真心殘忍的誠實話:網癮難除!

2013年10月12日

想要和需要

教育心語 20131011

          家長為了維護良好親子關係﹐滿足子女的希望與要求﹐不惜花了大量時間氣力和金錢﹑甚至犧牲個人的享樂﹐改變自己的習慣﹐關心子女的言行和待遇﹑為子女提供各種活動或資源。 然而不少父母卻因此被詬病:驕縱子女成為草莓族的怪獸家長和直升機父母。 有些家長為了子女能在安穩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特別挑選標榜少功課﹒無壓力﹑多活動的貴族私校中就讀﹐期盼子女有個快樂的童年。
          其中﹐有些家長容易誤判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她們的「需要」(Needs)和「子女的要求」(wants) 孩子也許「要求」吃雪糕﹑汽水﹑薯片和炸雞翼﹐其實家長明白﹐他們的基本「需要」是食物﹑營養﹑清水和蔬菜。 她們「要求」的﹐也許是名牌波鞋﹑最新型號的智能手機和錦衣美食;實際上「需要」的可能是儉樸的生活習慣和心態﹑知道世途險惡﹑搵食艱難。
          中產家長經濟上買得起孩子想要的雪糕薯片﹑最新手機或花膠鮑魚以滿足子女即時的「要求」﹐也宜考慮長遠一點的「需要」:例如儲蓄的習慣﹑生活自理的能力﹑待人接物的禮貌﹑溫習功課的常規。 孩子們成長需要壓力和學會面對壓力;面對矛盾和處理矛盾;面對競爭和懂得競爭的規則和風度;需要懂得面對失敗的沮喪並懂得如何重新振作。
          懂得辨賞紅酒鮑魚或魚子醬的產地品牌﹐固然是錦上添花的好事﹐然而處理困逆險阻﹑風浪顛簸﹐喜怒哀樂的情緒等卻是生命中的必然。 無骨魚柳固然易食﹐懂得吐出魚骨﹐更是孩子必需的技能。


2013年10月3日

化作春泥更護花

教育心語 20131004

本港幾個辦學團體不約而同,都將一批剛退下火線的退休校長組織起來,成立某種形式的顧問團隊,繼續為教育界服務;特別是支援新上任的年輕校長,大概是期望可以出謀獻策,指點迷津之類。
其實現今醫療健康水平比以前改善,不少年滿六十的朋友身體健康和精神還過得去,不說老當益壯,應未至於老態龍鍾。
經驗豐富之餘,不少還有點老驥伏櫪之心,雖不一定志在千里,仍尚可發揮餘熱。特別是以往日理萬機,無暇整理寶貴的經驗、未盡理順人情事理的關聯。退下火線,多了空間思量歷年的成敗因果,或可總結出一絲頭緒,三兩宜忌,供後來者參照。
然而,時勢急變,往昔經驗不可恃、過去做法不一定適用於今天。老馬所識之途,未必是明日要走之路。况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輕一代有其聰明智慧,自有其應對之道。退休校長愛校之心可鑒,恨鐵成鋼之意明彰,卻不宜越俎代庖,垂簾聽政,陰魂不散,阻人前進。新校長上場,要作改革,天經地義。所改者,必然是前人所立之章,先輩所訂之制。倘舊人經常出沒校園,新人焉能放心大步向前?
清人龔自珍辭官還鄉之時,寫下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開花謝,天道有時。人生中,當綠葉時,快快樂樂做好襯托的任務。落葉殘花,化作春泥,聚於低位,顏色暗啞,卻起着滋養新苗的功能。校長顧問也者,借耳目尚靈而通風報訊,藉網絡尚通而鋪橋搭路。

耳順之年,應知莊閒,進退有道。